
斯人曾言:“我们的烦恼来源于我们的希望与能力不相称。”也许有些人穷困潦倒,破衣烂衫却活出了非凡精彩的人生;也许有些人穷极一生、追名逐利却还是一事无成,为何如此?前者他们追求到了精神之富足,去抵抗物质之匮乏,而后者一味只顾眼前物质而忽视精神富足,必将会失败。
古语有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许在他人看来颜回一生终贫早逝,实在无用,以我观之却认为颜回一生“富裕”充实,无比值得。也许这便是“孔颜之乐”之内涵——“求精神之富足。”
“求精神之富足”需沉淀自我;“卒火打磨”;欲先攻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成大事者,必先革除烦杂,心清眼明。要明白:“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而且有诗和远方。”夏目漱石在养病间从不间断写诗,将自己的满腔愤懑,痛苦化到热爱写作的笔尖上,从而成就了“国民大作家”之称号:董卿,一位“喧器之外的朗读者”,她甘愿放弃央视晋升的良机,前往国外留学,将自己的大脑用国学经典充实,将自己打造成一位东方文雅知性地女性。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形容她毫不为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当我们疲于为生活奔波之时,不如静下心来,自我反思,潜心钻研。因此,唯有静心沉淀,燧念打磨,方能求精神之富足,活出人生之精彩。
“求精神之富足”需积极乐观,敢于面对。鲁迅曾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敢说、敢想、敢做、敢当。”当我们一味追求精神富足之际,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现实投来的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怀艳阳之心,豁达积极,敢于正视。苏轼几经贬滴尚能发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面对悲欢离合还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屠呦呦面对几百次的实验失败的事实,仍然微笑面对,锐意进取;杨振宁在面临被美国扣留时的情况下,仍然乐观面对,心系安国。过去他们身上是国家,如今的我们身上是未来。他们方且能如此,我们又为何不可呢?吾辈当传先行精神-----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因此唯有乐观豁达,敢于正视,方能求精神之富足,创造中国之未来。
反观当下,面对如今人心浮躁,追逐名利,谣言肆传的现状,我们更应抵制诱惑,求精神之富足。习近平总书记曾言:“要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份令人倍感心安的幸福感并不全来自于物质的改善,更多的来自于精神的富足。身为年轻地我们更应“求精神之富足,耐物质之匮乏,“传承先贤之遗志,接续奋斗向前,为中国梦努力同行。
一审:戴戈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bm@ldsf.com.cn
曾超群赴双峰县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毛泽东和蔡和森互勉同心建党——兼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自觉选择性
2025年省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基层文联骨干专题培训班在双峰举行
双峰江口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双峰县开展2025年下半年征兵体检工作
王文红检查消防安全和防溺水工作
王文红主持召开2025年双峰县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
双峰县“优质主播计划”赋能文旅融合“上尧荷花香·乡村产业兴”活动(第三季)短视频大赛盛大启幕
下载APP
分享到